01
近日,湖南医保局发布《关于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(第六批)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公示》,拟对“结核耐药分子检测”等4个检验类项目价格进行调整,并按通用型项目管理,制定全省最高政府指导价(一类价格)和价格基准。
据多家行业媒体测算,对此湖南此前的收费标准,此轮调价最高降价超70%。
此前,国家医保局已发函明确开展第六批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。湖南此次调价,即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。
值得关注的是,截至目前的六批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中,三批都将焦点放在了检验项目上。除上述项目外,还涉及血栓弹力图试验(TEG)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(色谱法加收)、B型-纳尿肽(BNP)测定、B型钠尿肽前体(PRO-BNP)测定、糖类抗原测定、癌胚抗原测定(CEA)、甲胎蛋白测定(AFP)等诸多内容。
综合来看,地区间价格差异大、采购成本差异大、费用占比高的检验项目是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的重点。国家医保局结合不同地区价格比较情况,提供预期目标价格给各省份作为开展本地价格治理的参考依据,指导各地合理降价。
各地降价幅度因此有一定差异。以江西为例,其第一批血栓弹力图试验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、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等3个检验项目平均降价41.31%,第二批的糖类抗原测定、癌胚抗原测定、甲胎蛋白测定等10个肿瘤标志物检验项目平均降价30%。
近几年,体外诊断领域的价格治理加速推进,肝功、肾功、心肌酶、糖代谢、性激素、传染病、甲功、肿标等领域的部分产品纳入联盟集采,实现大规模降价。去年以来,地方集采开始探索医疗服务集采,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成了首发项目,遭遇降价冲击。
多重举措下,IVD价格体系已经重构。
02
最近,国内IVD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。伴随试剂集采的大范围落地,IVD产品价格下调,叠加DRG/DIP、检验结果互认等新规的推进,医院成本控制意识增强,重复检查减少。
检验量和价格的双双下滑,带来了较大经营压力。
同花顺问财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A股40家体外诊断上市公司中,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的只有艾德生物、圣湘生物、奥泰生物、爱威科技、易瑞生物等7家企业。40家企业中,有14家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。
头部企业尚且如此,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可见一斑。
困境中,各家IVD企业纷纷“开源节流”。头部企业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,推进海外市场的本地化布局;部分企业强化成本费用控制、加大应收账款处置回收力度。
危局之间也有生机。
迈瑞在2025半年报中指出,当前环境对公司而言是重大机遇,在市场集中度和进口替代率加速提升的趋势下,考虑到迈瑞体外诊断核心业务如化学发光、生化、凝血在国内的平均占有率仅为10%,这为公司加速提升市场份额创造了历史性契机。
数据显示,2023年国内免疫诊断市场中,国内企业市场份额占比不足40%,国产替代空间尚在。
在海外市场,国内企业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。上半年,迈瑞国际体外诊断产线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,其中国际化学发光业务增长超20%;新产业海外主营业务收入9.52亿元,同比增长20%,其中海外试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%。
在集采和价格整理的双重改革下,IVD行业正在进入转型期,更多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、国际化布局和高效运营等手段,以加速穿越行业阵痛周期。
往期推荐